欢迎进入西安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官网!
联系我们
返回首页
新闻详情
中国制造业“上云”难:数据安全困局待破
来源: | 作者:gongchengzhuangbei | 发布时间: 2017-09-08 | 931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从整个离散制造业的流程上来说,工业设计和具体生产涉及诸多公司内部的商业机密数据,上云的可行性不高,然而从工业仿真领域来说,绕开了企业数据安全的话题,更容易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抓手。

云道智造总经理屈凯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所谓仿真,即是虚拟试验。但凡需要试验的地方,就需要仿真。“仿真技术在几乎全部制造业中都有应用。目前我们的典型客户包括电力、军工、汽车、医疗、化工、机械、电子等多个领域的近百家客户。”

数据显示,近年来,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实现逐渐增长的趋势,特别是在2014-2016年,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,截至2016年,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90亿元,同比增长15.93%。

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《中国制造2025》将仿真技术列为需大力推动并实现突破的重要技术。

结合了互联网的分享和众创概念,云道智造研发的IBE仿真安卓平台被国际仿真协会认证为“第三代仿真软件系统”,实现仿真APP自由的上传、下载、交易和分享,从而提高了仿真系统“大众化”的可能性。

效率明显提升

实现工业互联的主要目的,是为了提高效率,为制造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。部分走在前列的工业制造企业,这样的提升已经成为现实。

“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改造,已经为我们工厂提升了20%的效率,后续我们还会将这样的升级在内部和外部进行推广。”GE天津的一家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GE中国总裁段小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目前全球工业正在向下一代迈进,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对其非常重要,“即便是1%到2%的效率提升,在如此大的基数下都会有重大效应,更何况数字化改造的贡献将会更大。”她说。

于是,从很早以前GE便大力发展工业软件,并在内部推行智能化工厂,成效明显。显然,GE也并不满足于只在内部推广,近期频频为其工业物联网平台Predix造势。

中国的大型制造公司在意识到智能制造时代来临后,也开始纷纷发力工业互联,脱胎于三一重工互联网项目的树根互联成立于2016年,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公有工业互联网平台——根云。

黄路川告诉记者,目前,接入树根互联网的工业设备已经超过30万台,服务30多家客户,覆盖农业机械、特种车辆、发电机组、数控机床、物流装备、医疗器械、新能源装备、纺织机械、建筑装备、3D打印等20多个行业。